8月1日,新華社與內蒙古分社記者來東達集團采訪拍攝,記者們將以圖片的形式向世界講述東達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講述一個沙漠中的傳奇故事。
7月24日,中央電視臺社會新聞部記者來風水梁采訪拍攝,秦飛在觀景臺向記者們詳細介紹東達集團在庫布其沙漠治理過程中所總結出的生態治理與產業扶貧模式,介紹了風水梁的歷史變遷、建設規模與現狀、循環經濟產業鏈、經濟效益、企民利益聯結、未來發展規劃等整體情況。
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東達林沙刨花板廠取景拍攝。
7月26日,經濟日報社記者深入福源泉生態種植基地、風水梁園區刨花板廠、沙漠賽車場、標準化獺兔養殖示范基地進行采訪。秦飛向記者們生動講述了東達人戰天斗地的治沙歷程,介紹了東達集團的生態治理模式與取得的成就。
7月28日,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秦飛向記者詳細講述了東達集團20年來遵循并實踐錢學森院士提出的“第六次沙產業革命理論”,在庫布其沙區走過的艱辛歷程、總結的成功經驗與形成的東達治沙模式,介紹了企業打造的循環產業鏈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以及解決貧困大學生就學就業、帶動青年一代投身創新創業等情況。
7月25日,內蒙古日報社采訪組一行9人先后到福源泉生態種植基地以及風水梁園區刨花板廠、飼料廠、屠宰廠、獺兔研究院、標準化獺兔養殖示范基地進行深入采訪。采訪結束后,內蒙古日報社將以蒙漢文字、視頻、新媒體、H5等對“東達治沙模式”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
8月1日,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來風水梁錄制節目。記者們在采訪過程中被東達集團的治沙事業與創業精神深深感動,不知疲倦的從早晨一直采訪到深夜,先后對風水梁刨花板廠、飼料廠、獺兔研究院等各項目、多位養殖戶與移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采訪。圖為記者在烏蘭壕村采訪沙柳種植戶與村委書記周云清。
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風水梁一期移民小區采訪正在排練的社區居民,感受她們的幸福生活。
7月30日,內蒙古電視臺記者在風水梁參訪基地模范養殖戶李鵬程。李鵬程生動的講述了養殖獺兔11年由負債累累到到有車有房的幸福生活,講述了風水梁由沙漠到生態宜居的歷史變遷。
(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