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jpg)
7月18——19日,內蒙古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記者來風水梁采訪。
記者們分別到獺兔養殖戶家、二期飼料廠、二期屠宰場、沙漠王子食品有限公司、獺兔標準化養殖園區等地進行了采訪與錄制,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二期飼料廠廠長孫二奴接受了采訪。
獺兔養殖戶李鵬程,是達拉特旗昭君墳鎮人,過去老倆口主要靠種玉米、小麥為生,家里100多畝農田一年下來收入7—8萬塊錢,除去人工、化肥、種子、水電費等費用外,一年到頭手里也存不下幾個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08年,聽說養兔子能掙錢,動了心的老李一家搬到了東達集團建設的風水梁園區養起了獺兔。200多平米的兔舍,72只種兔,一年下來繁殖了800多只商品兔,當年回本讓他不禁喜上眉梢。在采訪中,李鵬程對記者們說:養獺兔能掙錢,我認準了這個營生,在養殖園區扎下了根。現在,我家的兔舍已經由200多平米發展到325平米的大兔舍,種兔也擴大到320只,存欄達到了3000多只。獨立的種兔繁育區和商品兔養殖區,還讓獺兔飼養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每年凈利潤等達到8萬元左右。
秦飛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向記者介紹了東達集團采用“規模化養殖、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的六輪驅動運營管理模式,已經吸引了全國12個省市的農牧民來這里創業發展、脫貧致富。目前,風水梁年出欄商品兔500萬只。通過,龍頭企業拉動,發展產業鏈加生物鏈的經營模式,獺兔、狐貍、貂、貉子、狼等動物的糞便反過來又成為種植沙柳的肥料。農企合作就是互補聯合。農民只有依托企業,才能逐步提高附加值,企業也只有依托農民,農業才能發展的更好、更快,最終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據悉,此次采訪將于近日在內蒙古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播出。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