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董事長趙永亮被內蒙古公益慈善事業協會授予“公益萬民傘”慈善企業家榮譽稱號。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伊均華,內蒙古著名學者、教授曾憲東、內蒙古公益慈善事業協會常務會長郝滿貴、內蒙古沙產業協會秘書長郝誠之等為其授榮譽獎牌。
“公益萬民傘”是內蒙古公益慈善事業協會在國家商標總局正式注冊的一個專門性商標。據內蒙古公益慈善事業協會常務會長郝滿貴介紹,之所以為趙永亮頒發這一榮譽,主要來自三方面原因:第一,趙永亮個人近20多年來的直接累計投入三億多元持續不斷地做著公益慈善行動,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其帶動下,整個家族特別是其下一代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更為積極和主動;第二,趙永亮的公益慈善事業觀是一種大公益價值觀、大慈善價值觀,在其帶動下,一大批愛心企業家包括趙永亮的弟弟妹妹、兒子、侄兒外甥等常年資助數百名貧困大中小學生,特別是20多名愛心企業家加盟內蒙古東達蒙古王救助農牧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促進會這一天使團隊,累計救助近百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另外,從2010年開始,之前促進會負擔救助費用70%,內蒙古附院減免10%,患者負擔20%的模式將升級為患者零負擔,東達集團全額承擔醫療費用,為了擴大救助范圍,內蒙古東達蒙古王救助農牧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促進會正在組建以赤峰為中心的東部區救助分支機構;第三,趙永亮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絕不能僅僅用普遍意義上的救助行動、救助人次和救助資金數量來衡量,其對公益事業的突破和升級才是更加令人敬佩和最值得推廣的。趙永亮的公益行動已經超出了“事業范疇”,即社會上普遍的點對點模式,他正在實踐和進行的是一種“公益效應鏈”模式,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大公益、持續公益、長遠公益模式,例如內蒙古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就是能夠解決和解讀公益本質的最佳案例。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規劃企業投資10億元,項目建設資金70億元,占地面積53平方公里,容納8萬人生存發展,以“生態擴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為理念,實施無土移民,不在土地上做文章,瞄準在二、三產業上找出路,使農牧民最終變為產業工人,過上城市人的生活,在產業鏈上謀生存,求發展的思路和做法,為中國西部走出了一條“東達式扶貧”新路子,可謂功在千秋,利在萬代!
趙永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述自己對公益慈善事業本質的理解,一要讓自己以及自己的企業永葆無私奉獻的青春生命力;二要盡可能帶領更多的人共同走公益慈善之路;三要以”產業拉動扶貧”的模式盡可能帶領更多的人走共同富裕之路。他說,公益慈善事業的本質不是作秀和做姿態,而是要產生大效應和大效益。讓受益者真真切切感到,實實在在得到,讓社會民眾明明白白看到 。
(張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