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民在種植沙柳
.jpg)
.jpg)
又是一年春耕季,東達生態事業部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在庫布其沙漠中開展植樹造林,沙漠改造等作業,忠實踐行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真正實現了生態建設不以綠色劃句號。
在農作物種植方面,突出高產、高效經濟作物,通過訂單銷售、協會帶頭、抱團種植等方式,種植飼料玉米、糯玉米、高產玉米1000多畝,種植紫薯、紅薯、荷蘭土豆、南瓜等蔬菜100余畝。
挖坑、下苗、培土、澆水,沙漠中,工人們正忙碌地種竹柳、金葉榆、多頭柳、木瓜、丁香等樹苗。汗水映襯著一片片新綠,幼小的樹苗在沙漠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沙漠的衛士。
當年錢學森院士提出的的沙草產業理論并不是簡單的植草種樹,而是“多用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東達蒙古王集團在改造生態環境、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林沙產業,從而有力提升了園區建設的生態品位。
為擴大和推進沙漠化生態步伐,制止沙漠化進程,東達生態公司還先后建設了風水梁、福源泉、永隆泉、中和西四大種植基地,目前已擁有各類苗木700多萬株,種植的沙柳、竹柳成為集團刨花板產業的重要原料資源,成為集團踐行生態文明、改造沙漠、發展林沙產業的生力軍。
未來數年,生態公司將重點發展新型生態種養殖項目,開發國家重點項目油用牡丹(食用油)的種植及深加工;在風水梁建設生態型森林公園,建設創意果蔬博覽園,種植紅樹莓、藍莓、薄皮核桃、大棗、李子、紅提、南木瓜、火龍果等新品種,同時構建自然的生態觀光博覽園和現代園林景觀;在福源泉建設新型農牧業生態林和現代化苜蓿基地。同時以建立綠色生物工程的種、養、采、加業為重點,實行產業化引導、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管理、多元化模式、社會化服務,使生態建設朝著大基地、大產業、大市場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