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筆直的柏油路,周圍廠房林立,包括飼料加工廠、沙柳制板廠,遠處的獺兔養殖基地,以及學校、醫院、設施齊全的現代化住宅小區……儼然一個欣欣向榮的小城鎮,而且外圍植被綠化很好,城區內設計井井有條,身在其中的我們目不暇接,眼前的一切讓人震撼!這個讓人產生震撼的地方就是達拉特旗風水梁園區(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
曾幾何時,這里叫“風沙圪梁”,風沙肆虐。2005年,東達集團開始在這個位于庫布其東端位置的地方投入。先是逐步在沙漠中開發300萬畝沙柳種植,也由此帶動了周邊1200萬畝沙地的沙柳種植,接著又投資3億元收購造紙廠,實施林紙一體化沙柳造紙產業化項目。2013年,東達集團項目投資5.8億元,從德國購進適合沙柳特性的迪芬巴赫生產線,建成全國首家沙柳刨花板廠。
在種植基礎上進行養殖是東達集團構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除了牛羊以外,最典型的是以獺兔養殖為主,形成的獺兔、貂、貉子、狼產業鏈。鏈條內各自的下腳料依次喂食,循環互補利用。在風水梁養獺兔的人來自全國各地12個省區,不僅有遠道而來的香港人,還有來自河南省的搬遷移民。在養殖基地,我們見到了從浙江省杭州來的孫蘭珍一家,今年52歲的孫蘭珍是基地小有名氣的養兔能手。2013年3月1日,她和丈夫來到風水梁,他們和其他幾千戶獺兔養殖戶一樣,申請通過后與公司簽了合同,領到一張“戶卡”,所有的基本資料都可以通過卡號在公司的內網上查到,同時,他們分到了一處免費使用的435平米的兔舍及配套的54平米宿舍。通過“卡上交易”,第一次他們買了230只種兔。獺兔養殖從這里就算真正開始,獺兔一年12次產仔,養四五個月就可以出欄,每天正常的工作包括喂食、清潔及給生產的種兔接生、養護,同時監護剛出生的仔兔。這一系列工作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并不困難,更像一條中規中矩的流水線,每18天公司會收一次成兔,養殖戶可以依據自己的養殖情況按規格賣出成兔。所有資金往來都可以通過戶卡完成,包括中間飼料補給,飼料公司有專人將飼料送到,而清潔公司也會將糞便清理干凈。孫蘭珍笑著說:“今年承包了兩處兔舍,一年掙個三四十萬沒問題。我女兒在老家杭州做服裝生意,一直希望我回去幫她,我自己還忙不過來了,還想讓她來幫我呢!今年我已經在三期住宅區訂了房子,下回兒子、女兒帶家人再來,我們就能住新樓房了。”
現在的風水梁,環境優美、條件便利,越來越變得適宜居住了。“生態建設不以綠色劃句號”。延伸發展的林沙產業已把沙地變成了新的財源寶地,打造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升級版。風水梁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備12萬人口居住的條件。
2011年3月,市委批準成立風水梁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現學校、醫院等服務機構齊全,水、電、路、訊、暖、綠化、排污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目前共引進生物科技、太陽能、食品加工、包裝、種養殖等企業6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