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
錢永剛(左二)與參會嘉賓合影留念.jpg)
秦飛(左一)錢永剛(左二)與參會嘉賓合影留念

錢永剛教授在研討會上作主旨發言
9月8日-11日,由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委、政府,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額濟納旗綠色發展研討會暨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2018年會”在額濟納旗順利召開,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館長、中國航天12院科技委顧問委員會主任錢永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治沙辦副主任胡培興,中央軍委科技委綜合局大校顧吉環與李明,中科院蘭州分院寒區旱區環境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董治寶,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錢學森研究中心學術研究部部長張現民、副部長汪長明等11位區外嘉賓與自治區政府駐東風航天城辦事處主任、額濟納旗委書記孟和,區內外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新聞媒體記者等12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張衛東主持。東達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代表集團出席并在論壇上作重要發言。
會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筑牢綠色北疆生態安全屏障。15名專家學者介紹了國內外沙草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及典型經驗。與會人員先后到額濟納濕地公園、策克口岸、居延海濕地、黑果枸杞基地、駝奶基地等地實地觀摩了額濟納旗生態建設,沙產業草產業發展情況,以及居延海實際生態恢復情況。并前往黑城舉行了“時代楷模”蘇和生態基地揭牌儀式。
錢永剛教授在會上詳細闡述了錢學森對沙產業草產業的理論和思路,并指出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是治理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的有效理論指導。他在發言中講到: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對錢學森知識密集型大農業的理論,尤其是沙產業草產業的理論的深刻內涵和偉大意義的認識越來越深化。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是生態建設的世界性難題,被喻為“地球的癌癥”。不少國家和地區面對大自然的這個挑戰,至今仍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我們自己也曾經有過“沙進人退無躲藏”的尷尬和無奈。但這一切都已成為昨天的一頁,今天在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已經進入“綠進沙退變模樣”進而在“產業鏈上做文章”的階段。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又反過來提高我們對錢學森知識密集型大農業理論,尤其是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理解。在這十幾年的不平凡的歷程中,涌現出不少先進單位和模范人物,東達蒙古王集團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生態建設不以綠色劃句號”,是東達蒙古王集團董事長趙永亮的名言,用淺顯的話講出了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所秉承的理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具體做法就是“種養加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錢學森2001年在給趙永亮的信中對此做了高度概括:我認為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將林、草、沙三業結合起來,開創我國西北沙區21世紀的大農業!而且實現了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達到沙漠增綠,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錢學森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治理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的方向,而且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今天他們的代表,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同志也來到了現場,讓我們對他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并通過他對東達蒙古王集團的所有干部、職工致以我們的深深致意。原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夏日在講話中對東達集團的治沙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與各位參會嘉賓共同分享了東達治沙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回顧十幾年來,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我國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的治理抱有更大的自信。我們相信隨著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的理論被更多的人理解和運用,我國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的治理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我們協會將和各地的干部群眾一起為此做出更大的貢獻。
(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