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15:00,由內蒙古黨委宣傳部指導,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主辦的《東達風水梁產業扶貧模式新聞媒體通氣會》在錦江大酒店四樓會議廳召開。出席會議的有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喬錦麗,東達集團董事長趙永亮、黨委副書記秦飛,一帶一路沙草行攝制組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綠色時報、內蒙古電視臺、呼和浩特日報等30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張衛東會長主持。
與會人員首先觀看了由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組織拍攝的專題片《沙產業不以綠色畫句號》。片中介紹了東達集團沙產業精準扶貧的具體事跡,東達集團創新扶貧的成功實踐改變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力印證了錢老沙產業理論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張衛東會長就《沙產業不以綠色畫句號》專題片,介紹了協會組織拍攝專題片的初衷以及選擇東達作為協會精準扶貧典型宣傳的目的。他認為東達集團的產業扶貧模式是一個可復制的模式,并且具有地域性、典型性、經驗性,完全符合著名戰略科學家錢學森同志提出的沙產業理論。
東達集團董事長趙永亮先生講述了他帶領家鄉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跡,還介紹了東達集團的具體產業項目以及配套設施。東達集團不僅做到了“五個一批”精準扶貧,還參與了“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成為了脫貧攻堅戰的一支重要力量。企業多年致力于扶貧移民、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等各項事業,并在沙產業、養殖業等方面投入資金120多億元,獲得了多項榮譽。
東達農牧產業公司法人代表趙永飛先生介紹了風水梁園區的基本情況。目前園區可以滿足3萬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園區以種植、養殖為主,種植以沙柳為主,企業建成了沙柳刨花板廠,帶動周邊10多個旗區種植沙柳幾百萬畝。養殖以獺兔為主,企業為養殖戶提供“五保”服務,每年可出欄獺兔500多萬只,形成了貂、貉子、狐貍4萬只的養殖規模,并且配套了屠宰場、肉食品和皮草加工廠等多個項目。
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喬錦麗處長肯定了東達產業扶貧模式。同時,也希望媒體朋友們能夠繼續宣傳東達創新扶貧的成功實踐。
參加會議的媒體記者還對東達產業扶貧模式今后的發展積極踴躍提問。
目前,集團正在規劃旅游項目,規劃總投資30億元,為周邊與沿線農牧民持久增收奠定基礎。未來3-5年,東達集團將立足林、沙、草、農、藥、畜、光電、旅游、療養等資源,將基地、農民、合作社、企業、市場等主體串聯起來,在產業集聚、延伸、升級、創新中實現經濟效益疊加和扶貧攻堅的目標,最終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莊嚴承諾。
(來源:內蒙古沙草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