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指導,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主辦的東達風水梁產業扶貧模式新聞媒體通氣會在呼和浩特舉行,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張衛東主持。東達蒙古王集團董事長趙永亮、黨委副書記秦飛等參加。
據介紹,東達蒙古王集團20多年來始終以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為指導,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參與書寫了中國大北方與內蒙古地區的生態治理史、扶貧攻堅史,新農村建設史,經濟發展史,有力印證了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東達蒙古王集團多年致力于扶貧移民、 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區域經濟,縣域經濟、 城鄉統籌、 農村城市化、?科技富民等各項事業,并在國企轉制、路橋建設,沙產業、養殖業及社會公益等方面投入資金120多億元。
上世紀90年代,東達蒙古王集團董事長趙永亮提出了 “沙產業不以綠色畫句號”。近年來,他又以“生態擴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對沙產業與精準扶貧進行了升級,提出了“生態+種植+養殖+有機+扶貧+旅游”的“6+”戰略,通過“規模化養殖、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讓貧困農牧民在生態鏈、生物鏈、產業鏈、產品鏈上謀生存、求發展,實現脫貧致富。
風水梁原名“風干圪梁”,是個狂風肆虐、 黃沙遍地、 自然條件極度惡劣的地方。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現在已成為一片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中國沙漠第一城,成為富民安居、投資創業的樂土。風水梁核心區面積53平方公里,規劃總投資200億元,已經投入60多億元,建成能容納12萬人口,集生態建設、文化旅游、有機農畜產品加工、 清潔能源、扶貧移民、 新農村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沙柳、檸條、羊柴等固沙植物的嫩枝葉是獺兔的優質飼料。東達蒙古王集團在治沙基礎上,還新建了年產40萬噸的飼料廠,以“公司+農戶” 的模式養獺兔,并打造出了生態種植和生態養殖兩大產業鏈,每年可出欄獺兔500多萬只,形成了貂、貉子、狐貍4萬只的養殖規模,并且配套了屠宰廠、肉食品加工廠和年產30萬件的皮草加工廠,以及特種養殖場、有機牧場、光伏發電廠、滴灌廠、氮氣保鮮庫,鮮食玉米加工廠、沿黃風味街、錢學森沙產業博物館、獺兔研究院等多個項目。打造出了自治區著名品牌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風水梁獺兔”,生產出白條兔、兔肉干、兔肉醬、兔肉松、手撕兔、纏絲兔等一系列產品。
風水梁先后吸引了來自全國12個省區的農牧民在這里集聚,很多獺兔養殖戶己養了10多年,實現了脫貧,年均收入5-7萬元,大戶型超過了10萬元,真正做到了 “進的來、穩得住、 能致富”。從2014年開始,該企業又與鄂爾多斯市、興安盟合作投入13.5億元,將風水梁的扶貧模式復制到科右中旗百利舸城鄉統籌示范園,帶動了1000多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使他們住著樓房養獺兔,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來源:正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