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8月6日,由農業部、自治區政府主辦的為期5天的中國•內蒙古第二屆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綠博會)開幕,來自我區12個盟市的765家特色農畜產品企業攜上萬種優質農畜產品參展。展會期間,還將舉辦論壇、產品評定、展示等,從多個角度詮釋大草原綠色農畜產品。
參展產品嚴把質量關
“此次綠博會檔次很高,而且產品也很安全,我們所有參展產品都經過質監部門檢查,還有產品質量承諾。經過統一把關,進來的產品都是優質產品。參展企業均為國家級、自治區級、盟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取得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畜產品認證證書的企業,以及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生產名優特新農畜產品的中小企業、示范區、合作社等。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呼和浩特市的農畜產品推向全國”。呼和浩特市展區負責人范挨計對記者說。
在巴彥淖爾市展廳,巴美肉羊、河套綠野、中泰農業等一系列當地特色農畜產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郭健說,本屆博覽會秉承“展示成就、增進交流、促進貿易、服務生產”的宗旨和“精品、開放、務實”的辦展原則,主要展示我區乳、肉、絨毛、糧油、馬鈴薯、蔬菜、飼草料、林下經濟及特色產業等七大主導產業的綠色農畜產品,全面展示內蒙古農牧業發展成就、科研成果。
招牌產品吸引人
記者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走了一圈,發現12個盟市的展區各有特色,展區設置也頗具地方風格,肉制品和絨毛制品幾乎是每個盟市的“標配”。每個盟市的“招牌產品”更是吸引不少人駐足,比如阿拉善的駝絨和蓯蓉、烏蘭察布的皮貨、巴彥淖爾的農產品、錫林郭勒的肉制品……
走進呼倫貝爾市展區,整個大廳以綠色大草原為背景,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自然之美,展示了當地在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方面取得的成果。烏海市展區則以葡萄為媒,整個展廳擺滿了各種形狀和口味的葡萄、葡萄酒。
風水梁鮮養兔肉質鮮美
“近年來,地溝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不僅刺痛了消費者脆弱的神經,更拷問著生產企業的道德底線。”在綠博會現場,東達蒙古王集團董事長趙永亮對記者說。為了引領食品安全,趙永亮在集團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內蒙古東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對高營養高保健的兔肉進行食品創新與研發。為保證兔肉食品的綠色無污染,將兔肉養殖、生產、加工統一規劃,在庫布齊沙漠邊緣建設風水梁生態產業園區,利用這里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打造無污染的獺兔產業樂園。多年來,東達集團累計投入50多億元,培育出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的鮮養兔,并獲得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這也是國內兔肉食品唯一的有機認證。在綠博會開幕當天,風水梁鮮養兔產品也首次亮相。
綠色有機無公害成首選
清香純正的馬奶酒,甜酸可口的藍莓干,果仁飽滿的河套瓜子,色香味俱全的牛肉干……博覽會上,上萬種名優農產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參觀購買。而幾乎所有參展的農畜產品生產企業均打出了“生態健康”牌,得到了市民的認可。市民馬明對記者說,老百姓最關心食品安全,只有企業誠信經營,才能從源頭上提供質量可靠的農產品。
“我們這是純天然的東北野生黑木耳、干蘑菇,能有效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在呼倫貝爾市展廳,一位工作人員拿著當地的特產向過往的市民介紹。在烏蘭察布市展廳,雜糧雜豆、粉條、瓜果也都以綠色、有機、無公害著稱。
“綠色象征著希望,更代表安全。”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郭健說,目前,全區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農畜牧產品商標達59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8件,無公害農產品總數達到了1602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388個,認證產品規模達到了265.6萬噸,年銷售額達到了90億元,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全面推進大品牌戰略
對于我區今后如何打造綠色農畜產品品牌,記者采訪了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云挨厚。
他說,今后,我們要以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組織為依托,對具有內蒙古區域優勢的產品進行品牌整合,采取綜合措施,全面推進大品牌戰略。包括加強品牌農牧業統籌規劃,對不同目標市場、生產區域、經濟條件和發展階段的農牧業品牌,確定不同層次發展目標,打造各具特色的規模化品牌農牧業基地和優勢產業帶。開展農牧業清潔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藥、旱作節水等適用技術。借鑒國家標準和國際通行標準,制定自治區及盟市、旗縣農牧業標準化發展規劃,高起點制定、修訂內蒙古農畜產品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做到有標可依。引導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為主體的品牌創建,落實好扶持政策,分層次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此外,將引導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實施“高位嫁接”。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室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整合科技資源,組建種植、畜牧、飼草、種業等一批產學研一體化的農牧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引導龍頭企業憑借品牌優勢,積極開展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不斷提高品牌農畜產品市場占有率。同時,將大力推行“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商標(地理標志)+農牧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引導、支持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農畜產品商標注冊。
(記者 李國萍 王磊)